(bat365官网登录 魏蒙蒙 報道)
為加強學生對學術規範的認識、提高學術寫作水平,11月14日下午,bat365官网登录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語文》雜志原副主編方梅作“學術規範與學術寫作”主題講座。bat365官网登录院長朱軍、部分教師、學院全體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及其他學院數位研究生參加講座。朱軍主持。
方梅研究員首先深入剖析了學術規範的内涵。她表示,從事學術活動的行為規範,是學術倫理的具體體現,涵蓋了學術機構或組織明文規定的政策及學術界普遍遵循的準則。她詳細列舉了論文作者可能面臨的不端行為類型,包括觀點剽竊、數據剽竊、圖片和音頻視頻剽竊、研究(實驗)方法剽竊、文字表述剽竊及整體剽竊。
方梅認為,在進行學術寫作時應滿足五點核心要求:一是準确,包括内容、格式、技術準确;二是清晰,表述需易于讀者理解;三是簡潔,緊扣主旨且有節制;四是一緻,表述邏輯、層級、術語使用需自洽;五是适當,針對不同讀者采用不同表述方式。在規範學術寫作中的引用行為方面,方梅詳細闡述了直接引用、間接引用、轉引和自引的規範,并強調了引用時必須明确标注出處,以維護學術誠信。
方梅還分享了撰寫摘要的實用建議。她指出,摘要應具備簡潔性,同時要完整涵蓋研究的關鍵信息,呈現自身的論點與結論。結論應是對整個内容核心要點的提煉與總結,這樣才能讓讀者迅速把握研究的核心要點。
方梅在談及期刊投稿時,特别提醒師生要留意所投期刊近五年來的文章趨勢、熱點議題以及其行文風格。她表示,關注熱點議題,可使投稿内容更符合期刊的選題傾向;熟悉行文風格,則能讓稿件更好地契合期刊要求,從而有效提高投稿的成功率。
主題分享結束後,老師和同學們就感興趣話題提問。對于“如何判斷引用文獻中的重要文獻”,方梅研究員解答,可從文獻影響力(看被引用次數)和對研究方向的引導作用兩方面判斷。對于“論文能否出現‘我’‘我們’”,方梅研究員表示,在有争議文章中提出新觀點或行文區分觀點時可用“我們”,但在撰寫摘要時要避免主觀性的表述。
此次講座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寶貴的學術指導,也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參與者紛紛表示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