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江蘇省社科院胡發貴所長一行介紹江蘇文化與江蘇文脈工作研究

發布者:bat365官网登录發布時間:2018-11-14浏覽次數:1471

bat365官网登录 徐曉宇報道


2018年11月13日下午,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胡發貴教授、副研究員孫欽香博士一行在文心樓301會議室,先後做了兩場關于江蘇文化與江蘇文脈工程研究的學術講座,bat365官网登录副院長洪濤主持。

孫欽香博士,首先為老師們介紹了江蘇文脈研究工程的情況,“中國文化傳統中的江蘇文脈——‘江蘇文脈研究工程’”由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發起的,2016年啟動,準備用10年左右時間,編輯出版3000本江蘇典籍、3000本江蘇文庫,是江蘇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全國同類工程中規模最大的文化工程。該工程主要包括“江蘇文化通史”研究、“江蘇文化名人傳”研究、“江蘇專門文化史”研究、“江蘇專題史研究”四個方面,主要從知識界、社會大衆和政府3個維度共同推進。知識界通過研究和梳理,提供關于江蘇文化典籍的文本和代表人物;社會大衆推薦、評選、評論江蘇曆史上的文化典籍和文化代表人物;各級政府部門組織、推薦、研讨本地域的曆史文化典籍和文化傳統,展現江蘇文脈的多元生命構造,發掘江蘇文化的生命活力。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目前主要負責“江蘇專門文化史”的研究,目前拟出版“江蘇專門文化史”相關書籍100本,已經簽約48本書的專項資助項目。孫欽香随後介紹了“江蘇專門文化史”的總體要求、申報資格、資助強度、成果形式和申報安排等。

胡發貴教授,則從江蘇文化積澱的角度介紹了“江蘇文脈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指出江蘇文化在中華民族的各個曆史時期都有出色的表現和卓越的成就。我們要通過梳理挖掘江蘇文脈,回溯反觀發展進程,呈現江蘇“ 曆史上的文化高地”,進而以江蘇文脈的個性與特性,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與偉大,使全省人民不斷增強對江蘇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在中國現代思想學術史上,江蘇學人是提倡文化自信的先行者,柳诒徵先生寫了第一部《中國文化史》,錢穆先生在抗戰時期撰寫了激發民族文化意識的《國史大綱》,費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時代命題。我們有幸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從事這樣一件具有時代意義和曆史價值的文化工程,當以前輩學人為榜樣,讓我們的成果經得住曆史的檢驗。江蘇省社科基金“江蘇文脈研究”專項,旨在鼓勵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圍繞“江蘇文脈”紮實研究,潛心治學,着力推出具有重要學術創新和文化傳承意義的“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研究成果。

胡發貴希望我院的青年學者積極投身這一工程,為江蘇地區的文化建設做出一份貢獻。聆聽講座的老師們也深入交流,積極探讨相關選題和研究方向,有些已初步達成參與意向。此次講座為我院教師了解“江蘇文脈研究”打開了一扇窗,為研究江蘇文化曆史工作有積極推動作用。